
近年来,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项目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全球航空业瞩目的焦点,每一份订单的签署,不仅象征着商业上的成功,更是对技术实力和市场信心的有力证明。
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曾想要力争在大飞机制造业取得突破,最终无一幸免,全部失败了,可为什么中日俄同搞大型飞机?偏偏中国就能行呢?
一、日俄巴都不行
或许俄罗斯、日本、巴西也没有想到,在全部都开始研发大型飞机,只有中国的C919大飞机研发成功了。
我们都知道本世纪初中日俄巴西都开始尝试大型客机的研制,并提出国家级民用航空产业大战略,但是这之中只有中国的试飞成功,其余国家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这是因为什么呢?
对于日本来说,一直以来都梦想拥有自己的国产大飞机,因此对于喷气式客机上的研发投入,曾经持续十五年之久,投资高达1万亿日元,但不幸的是日本最后还是失败了。
不过,谈及此地,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关键作用了,据了解,日本生产的每架飞机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美国FAA的认证,但是,就在研发喷气式客机的三菱公司携带原型机去美国验收时,FAA法官却判定“不接受型号认证”,这意味着,日本喷气式客机被打入冷宫,多年的运营和设计,功亏一篑。
而俄罗斯研发的客机,则是由于并未考虑市场支撑以及高昂的研发费用等原因而直接胎死腹中。
至于巴西研发的客机,虽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支线喷气客机生产商之一,但其所使用的零部件和材料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也就是说,巴西依赖于国外供应商提供的先进技术和部件,只能组装而形成一架完整的飞机,而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比较薄弱。
所以,在大飞机研制道路上,虽然其他国家都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是获得收获的却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对于中小国家而言,研发大型飞机,首先要实现的是要有能力突破大型飞机制造商的障碍,其次其工业体系是否能够满足大型飞机制造产业链的需求,另外就是拥有自主研发能力。
二、为什么中国能研发成功
众所知周,美国一直在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技术限制,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芯片、通讯和人工智能等。
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更是为了限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开始广泛运用国家安全的概念,持续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并且通过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与中国展开竞争,试图推动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脱钩”和割裂。
可中国为什么,还是在飞机研发上成功了呢?事实上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就是12个字——众志成城,举国同心和自主创新。
对于航空工业领域上,中国可是始终围绕着这12个字来进行的,从1949年新中国只有寥寥几架飞机,到如今C919的建成,中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兴建了广泛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团队,
而且为了推进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发,共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以及数十万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攻关。这种规模庞大的协作与统筹能力,在国际上也是少见且令人瞩目的。
所以,尽管遭遇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大型客机C919依旧成功完成研制并进行试飞。
此外,C919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甚至实现了163项突破,采用多项全新技术和材料,配备了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超临界机翼和飞行控制系统,这相当于飞机的“智能中枢”,对飞行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
结语
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飞机C919体现了我国在自主创新和民族自豪方面的实力,展示了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也为中国的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以及提升国产化开辟了全新道路,让我们在国际道路上信心满满!
举报/反馈
